初審編輯:田澤文
責任編輯:李玉梅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玉娟 淄博報道
4月4日,淄博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邀請市水文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趙興龍向社會發布市水文中心的工作職能和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情況。
趙興龍介紹,市水文中心自2008年起,實行市政府和省水利廳雙重管理。根據省編辦批復,主要職責是會同區縣人民政府對所轄區域水文工作實施雙重管理;承擔水文事業發展規劃及相關專業技術規劃編制工作;承擔水文站網建設、管理、運行工作;承擔水文水資源水生態監測、調查評價和水土保持、用水總量的監測工作;按照規定權限發布雨情、水情、旱情、地下水等水文水資源信息、情報預警預報和監測公報;承擔水文水資源資料整編、匯交和管理工作。
近年來,市水文中心抓住中小河流和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的有利契機,不斷完善整合水文站網。截至目前,全市現有水文站40處,水位站57處,雨量站188處、地下水觀測井269處,水質監測站108處等600余處監測站點,形成了上下結合、量質并重、功能完備的水文水資源水生態監測網絡。
2017年12月,按照“自然流域與行政區域”相結合的原則,由省編辦批復成立城區水文中心、博山水文中心、高青水文中心、沂源水文中心4個區縣水文中心。成立縣級水文中心是推動省、市水文機構向基層延伸的重要舉措。對于縣域經濟與水文行業進一步融合,更好實施“八河聯通、六水共用、清水潤城”工程,構建全市“四位一體、組群統籌、全域融合”城市發展新框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市水文中心大力提升基礎設施、信息化、人才隊伍和服務保障水平,用精準、及時的水文數據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撐。多次被省、市政府授予“抗擊臺風搶險救災先進集體”、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在全市考核中位列優秀等次,獲得“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市水文中心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水文中心主動服務和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面提升水文測報和服務能力,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開展精準測報,為防汛減災提供信息支撐。面對嚴重的洪旱災害,全市水文部門科學應對、精準施測,及時報送信息、科學預測預報,充分發揮了防汛抗旱的“尖兵”“耳目”和參謀作用。在2018年“溫比亞”、2019年“利奇馬”超強臺風、2022年小清河岔河水文站暴雨洪水期間,為防汛減災指揮決策提供了及時、精準的水文信息服務。
發揮技術優勢,助力水生態文明建設。開展了全市水資源調查評價與綜合規劃、區域用水總量監測、農業灌溉典型區監測等工作,為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據。完成了地下水監測站網優化整合,為地下水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開展了全市河湖水生態監測,對全市9條骨干河流50個生態監測站位開展水陸生態系統全食物鏈生物多樣性調查,為全市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聚焦民生需求,深入拓展水文服務領域。積極開展社會化服務,編發水資源、水質、水土保持等各類監測報告。創新服務方式,通過新聞媒體,雨水情信息簡報、信息月報、短信等方式,及時向社會公眾提供水文信息服務。同時,積累的多年長序列水文數據也為國防、水利、市政等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四是堅持數字引領,加快推進智慧水文建設。全市水文信息服務系統建成并投入運行,率先在全省實現重點河段的三維模擬演進。利用5G、云計算、大數據等前沿信息技術開展了孝婦河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及岔河智慧水文站建設。加快新儀器新技術推廣應用,引進測流無人機、超聲波水位計、圖像測流等現代化監測儀器,水文全要素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能力顯著提高。
初審編輯:田澤文
責任編輯:李玉梅